提取收集自网络评论,有真实性风险,请注意甄别
中国石油在12月3日资金净流入1.51亿元,位居石油石化行业资金净流入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中国海油和桐昆股份,分别净流入资金7183.93万元和2243.58万元。该行业共有20只个股实现资金净流入。 #中国海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或“中石油”,英文缩写:CNPC)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也是全球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石油由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勘探开发、生产销售、运输、化工、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中国石油在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油气投资业务,是一家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其业务不仅限于国内,还扩展到国际市场,成为全球能源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石油连续第18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展示了其在经济、环境、社会方面的年度履行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可持续的能源供应、负责任的生产运营、重人本的员工发展、促民生的社会贡献等方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是中国石油的主要上市子公司,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确保了业务的透明度和高效运作。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扩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在全球能源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2024年12月3日宣布锦州23-2油田开发项目已投产。该项目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约13米,是中国海上首个多层稠油热采开发项目。中国海油拥有该项目100%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锦州23-2油田的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海上稠油进入规模化开发新阶段,预计高峰日产原油约2600吨。渤海油田目前的非常规稠油探明地质储量超6亿吨,锦州23-2油田的投产将有效推动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稠油开发技术进步,提高稠油储量动用能力。 #中国海油
稠油热采技术是一种专门用于开采高黏度稠油的技术,主要通过加热油藏来降低原油的黏度,从而提高其流动性,便于开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稠油热采技术已经从单一的蒸汽注入发展为多种复合技术的应用,以应对不同地质条件和稠油特性的挑战。 ### 主要技术类型 1. **蒸汽热采技术**: - 通过注入高温蒸汽,加热油藏,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 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等技术。 2. **热复合技术**: - 结合蒸汽、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和化学剂(如驱油剂、泡沫剂、降黏剂)等多种手段,形成高效开发技术系列。 - 例如,蒸汽-非凝析气复合技术、蒸汽-化学剂复合技术、蒸汽-溶剂复合技术等。 3.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 - 针对海上稠油开采的特殊条件,开发了高强度注采模式,通过精细描述温压时变与多场非稳态扩展,提高采收率。 - 2024年,全球首座移动式注热平台“热采一号”在山东威海出坞下水,标志着我国海上稠油热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 技术现状与趋势 - **技术现状**: - 稠油热采技术已经从单一的蒸汽注入发展到多种复合技术的应用,如蒸汽-气体复合、蒸汽-化学剂复合等。 -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高强度注采模式和移动式注热平台的应用上。 - **发展趋势**: - 未来,稠油热采技术将继续向多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 海上稠油热采技术将更加注重平台的移动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海域和地质条件的需求。 ### 重要意义 -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稠油资源丰富,有效开发稠油资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促进技术进步**:稠油热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稠油热采技术不仅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还为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海上开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阎洪涛在2024年前三季度获任中国海油新总裁及执行董事,期间公司实现收入3260.24亿元,归母净利润1166.59亿元。 #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在宁波“绿能港”调研中计划深化冷能综合利用,以实现绿色电力利用与降本增效最大化。调研中,中国海油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锚冷能综合利用潜能,以产能、用能两侧为切入点,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贡献海油力量。 #中国海油
中国海油在2024年12月2日宣布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位于南海,是中国海油在深部潜山储层的首个开发项目。惠州26-6油田开发项目采用了中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旨在实现海上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中国海油拥有该项目100%的权益,并担任作业者。 #中国海油
智能海上钻采平台是一种集成了先进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海上石油开采平台,旨在提高开采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安全性。中国海油惠州26-6钻采平台是我国首个智能海上钻采平台,于2024年5月17日完成海上安装。
惠州26-6钻采平台的安装采用了浮托安装方法,借助潮汐的自然力量和船舶调载技术,成功将上部组块整体安装到导管架预定位置上。该平台总重量超过3万吨,上部组块重约1.7万吨,甲板投影面积相当于8个标准篮球场大小。
智能海上钻采平台的成功安装标志着我国在海上石油开采领域的技术进步,未来有望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升我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海油在近期利用自主研发的“璇玑”旋转导向钻井和随钻测井系统,在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该系统能够精准控制地下几千米的钻头,实现“闻着油味儿”钻井,从而提升油田可采储量和开发效率。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璇玑”系统在深海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也标志着中国海油在高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海油
璇玑旋转导向钻井系统是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一项革命性钻井技术,由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两大技术组成。自2014年首次商业应用以来,璇玑系统经历了多次优化和迭代升级,目前已成功完成1000口井作业,累计钻井总进尺达100万米,关键作业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海油在2024年11月27日通过港股公告正式披露了公司董事名单及其各自的角色和职能。 #中国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的董事会成员及其角色和职能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根据最新资料整理的董事名单及其相关信息:
2024年11月27日,中国海油董事会通过了一系列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及调整,包括周心怀不再兼任总裁,但仍担任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此外,温冬芬女士因到龄退休,未参与表决。
这些变动自2024年11月27日起生效,并已与新任董事订立服务协议。
随着董事会的调整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中国海油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以上信息基于截至2024年11月27日的最新资料整理。
中国海油在第二届参展时,展示了新成果的模型,这些新成果与清洁能源,特别是氢能相关。 #中国海油
氢能(Hydrogen Energy)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零污染、零碳排等优点。它通过氢和氧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化学能,被视为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战略能源发展方向。
中国海油在2024年11月28日宣布高层人事变动,任命阎洪涛为公司总裁,原总裁周心怀不再兼任此职位。阎洪涛拥有丰富的石油行业经验,曾在多个关键岗位任职。此次任命旨在为中国海油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战略方向,以加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海油
阎洪涛,出生于1970年,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的高级管理人员。他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储运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并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2024年11月27日,阎洪涛被任命为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及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同时兼任安全总监。这一任命标志着他在中海油集团的职业生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阎洪涛还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显示了他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地位。
通过这些职务的变动,阎洪涛在公司内部的角色不断扩大,从技术管理到战略决策,再到公司高层的全面领导,他的职业生涯充分展示了中国海洋石油行业的发展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