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收集自网络评论,有真实性风险,请注意甄别
中国船舶在新能源船型布局方面,表示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更好地发挥公司在加快形成船舶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并计划通过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来推动这一战略。 #中国船舶
新能源船型是指采用新型动力技术,旨在减少或消除传统燃料使用,从而实现低碳排放、零污染和低噪声的船舶。这些船型主要分为两大类:电动船舶和替代燃料船舶。 ### 电动船舶 电动船舶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船舶。纯电动船舶完全依赖电池作为动力源,具有以下优势: - **绿色环保零排放** - **内部结构简单** - **动力好** - **噪声小** - **运营维护成本低** 混合动力船舶则结合了传统燃料和电池动力,能够在不同工况下灵活切换动力源,提高能效和续航能力。 ### 替代燃料船舶 替代燃料船舶使用绿色甲醇、LNG(液化天然气)、氨、氢等替代传统燃料。这些燃料能够显著减少船舶的碳排放,是实现船舶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例如,绿色甲醇船舶通过将甲醇燃料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船舶前进。 ### 技术发展与市场趋势 - **全球船舶电动化趋势**:根据智能新能源船舶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LNG、电动、氢动力、甲醇、液氨船舶的比例将分别达到20%、15%、8%、8%、7%。 - **中国新能源船艇市场**:国内纯电动船已有近300艘,主要应用于客船、公务船、拖轮和货船等。 - **智能化技术应用**:新能源船舶越来越多地应用智能化技术,如智能监控、自动化操作和数据分析,提升船舶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 政策支持 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船舶行业的绿色转型。例如,国际海事组织规定自2020年起,全球范围内实施船用燃油硫含量不超过0.50%m/m的规定,中国也紧跟国际标准,加大绿色海洋建设。 ###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新能源船舶将在全球航运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船舶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将持续增长,推动航运业向更加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中国航海学会、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交通报社在近期主办了智能航运发展大会,旨在推动海洋强国和交通强国的建设。本次大会由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仲裁委员会及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并得到了上海浦东新区航运服务办公室、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与中国船舶报社的特别支持。 #中国船舶
智能航运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航运要素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航运业态。它主要由五个核心要素构成: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航保、智能监管和智能服务。
天海防务在2024年12月4日为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提供总额约为2.61亿元人民币的反担保。具体包括为江苏大津重工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工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签署的建造合同提供不超过1272万美元的反担保,折合人民币约为9150万元;以及为大津重工与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的合同提供不超过3623万美元的反担保,预计担保总额折合人民币约为2.61亿元。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中船贸易上海公司)成立于1992年,隶属于中船工业成套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涉外经营企业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修理与改装、船用设备与材料以及成套设备的进出口业务。
作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旗下的企业,中船贸易上海公司依托集团在科技、设计、造船和造机等方面的优势,承接工程,并提供中外合资、合作、技术交流和技术咨询等服务。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公司已向世界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海洋工程辅助船等各种类型的船舶,并为各国船东及管理公司承包和代理各类船舶修理、改装等业务。
地址:上海市东方路710号汤臣金融大厦601室
邮编:200122
电话:+86-21-50816540,50816805
传真:+86-21-50814190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信息科技中心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上海
中船贸易上海公司不仅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还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对外贸易前50强,成为联结船厂及相关企业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
中国船舶大连造船联合中船贸易与中远海运能源在近日成功签署了6艘30.7万吨原油船的建造合同,合同金额超过57亿元人民币。此次合同的签署反映了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订单活跃度,其承接合同金额略高于上年同期。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CSTC)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船舶工业最具实力的综合性贸易公司和海洋防务装备出口公司。CSTC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船舶工业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
CSTC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对外贸易前50强,凭借其战略资源优势、市场领先优势、系统集成优势、协同运作优势和贸融结合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例如,2023年上半年,CSTC签署了210亿元的中国造船史上最大单笔集装箱船订单,并顺利交付了两型重大项目舰船。
CSTC不仅在亚非传统市场取得了稳固地位,还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欧洲和中东市场。此外,CSTC还推进了替代燃料船型的研发和推广,以适应全球环保趋势。
面对国际形势的动荡和全球疫情的影响,CSTC将继续加强核心竞争力,巩固中国船舶工业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地位,并致力于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和支持。
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CSTC将继续在全球船舶贸易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船舶工业的持续发展。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在2024年12月2日成功使其首制8600车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大型汽车运输船顺利出坞。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实现了船坞周期100天的既定目标,包括下坞至起浮50天和起浮至出坞50天,展示了公司在民船建造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 #中国船舶
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LNG Dual-Fuel Power)是一种船舶动力技术,允许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使用液化天然气(LNG)和传统燃料(如柴油)作为动力源。这种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环保性能,能够显著减少船舶排放的硫氧化物、颗粒物和氮氧化物,从而符合国际海事组织(IMO)的严格排放标准。
液化天然气双燃料动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有助于航运业的绿色转型,也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降低,预计未来将有更多船舶采用这种环保动力系统。
松发股份在2024年12月2日宣布以低评估价收购恒力重工,并承诺高对价业绩,此举将使松发股份成为沪深北市场民营船舶制造的第一股。目前船舶总装上市公司仅有中国船舶、中国重工和中船防务,这些公司均属央企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一旦重组完成,松发股份将成为沪深北市场“民营船舶制造的第一股”。恒力重工的曲线上市正值全球造船行业近二十年景气周期来临之际。 #中国船舶
民营船舶制造是指由非国有资本主导的船舶制造企业所进行的船舶设计、建造和维修等活动。这一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国有主导到民营崛起的转变,目前已成为中国船舶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行业现状 - **市场规模**:根据2024年的数据,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民营企业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沪东中华等民营企业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中表现突出,拿下了多个大型订单。 - **竞争格局**: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头部企业如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然而,民营企业如扬子江船业等也在迅速崛起,成为行业中的重要力量。 - **技术研发**:民营企业在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上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大型LNG双燃料动力船等高端船舶的建造上,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 ### 主要企业 - **扬子江船业**: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船企,扬子江船业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了超过100亿元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47%。其在造船完工量及新接订单量方面均位居榜首,生产任务已排至2027年。 - **沪东中华**:沪东中华在民用船舶、海洋工程、船用配套等领域均有涉足,尤其是在大型邮轮、好望角型散货船、大中型原油船等高端船舶的制造上表现突出。 ###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船舶制造行业正朝着绿色、智能的方向发展。民营企业在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上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 **市场拓展**:民营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 - **政策支持**:国家对民营船舶制造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 总结 民营船舶制造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推动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拓展,民营企业将在未来的船舶制造行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索辰科技的子公司在2024年12月02日拟以8800万元收购麦思捷55%的股权。麦思捷已建立了行业内稳定的销售网络和客户群体,覆盖了众多优质客户,包括上海红生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研究院所等。 #中国船舶
索辰科技是一家专注于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研发、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上海。公司致力于CAE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旨在推动我国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主可控。
索辰科技在CAE领域实现了全流程自主可控,拥有163项软件著作权和20项发明专利。其核心模块不依赖于第三方供应商,有效避免了在商业竞争及贸易争端中被第三方限制的情况。
公司不仅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及兵器船舶等领域有深入的市场介入,还通过收购麦思捷,进一步拓展了仿真技术在海洋及大气复杂环境、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索辰科技已在A股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688507。公司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保持沟通,提供实时行情、新闻资讯、财报数据等信息。
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索辰科技被认为是国内CAE行业的稀缺龙头,具备算法、精度和算力优势,有望在国防信息化和国产化进程中提升市场份额。
索辰科技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其在技术研发上的深厚积累,也展示了其在市场扩展和战略布局上的前瞻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展,索辰科技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地位。
中国船舶大连造船在2024年11月29日于辽宁大连交付了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给挪威用户。该船由中国船舶大连造船自主研发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交付后将服务于挪威的世界首个大型商用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 #中国船舶
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是一项旨在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创新技术。该项目通过将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并运输至海底进行永久封存,从而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作为一种前沿的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旨在通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排放源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安全地储存在海底,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该项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024年11月29日,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在中国大连交付。这艘名为“北极光先锋”的运输船由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为挪威北极光公司建造,具备强大的运输能力,一次可装载7500立方米的液化二氧化碳。该船交付后,将服务于挪威的世界首个大型商用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
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还为工业领域的碳减排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技术,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得以安全、有效地封存,从而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此外,全球首艘商用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的交付,标志着中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展现了中国在环保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合作精神。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项目的逐步推广,液化二氧化碳海底封存项目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未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加入这一行列,共同推动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武汉船机在近日成功中标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索鞍索夹项目。该项目涉及的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长3118米,主跨1488米,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该桥采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是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公路复线跨越西堠门水道的共用跨海桥梁。武汉船机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国动力的子公司,成功中标该项目,标志着其在大型桥梁建设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中国船舶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是浙江省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公路复线跨越西堠门水道的共用跨海桥梁,连接舟山市的金塘岛和册子岛。该大桥不仅是甬舟铁路全线关键性控制工程,也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合建桥梁和世界最宽跨海大桥。
自开工以来,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对于完善浙江省铁路网布局,推动沿线旅游业发展,实现宁波舟山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加快舟山及宁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将填补浙江省最后一个设区市不通铁路的空白,对于构建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该大桥不仅在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上挑战极限,更在桥梁结构和科技含量上实现了多项世界首创,展现了我国在大型跨海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